首页

女主男奴视频调教

时间:2025-05-23 21:19:01 作者:梦幻阵容夺金!汪顺打头阵,潘展乐接棒孙杨 浏览量:20314

  中新网红河10月7日电 题:中越边境云南绿春拉祜寨“一跃千年”

  记者 缪超

  “小时候,在森林里住窝棚,父亲打猎物,母亲采野果……”如今住在用钢筋、混凝土、砖块建成的二层小楼里,拉祜族青年王健设回忆起儿时的生活。

  今年33岁的王健设家住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委会拉祜寨。这个地处中国与越南边境的拉祜族寨子,是一个典型的“直过民族”(从原始社会末期等社会形态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民族)村寨,现有33户184人。

图为云南绿春县大头村委会拉祜寨。红河州融媒体中心 供图

  过去,这里的拉祜族习惯靠天吃饭,不种粮食蔬菜、不养家禽,整天持弓弩穿梭于原始丛林中,狩猎和采摘林中野果、药材,过着原始粗放的丛林生活,基本与现代社会脱钩。

  “小时候住的窝棚是用木头、烂瓦、塑料布搭建,夏不挡雨、冬不遮风。哪里猎物多,父亲就带着我们把窝棚搬到那里,可谓是居无定所。”王健设告诉记者,窝棚里一口锅、几个破碗就是所有家当,睡觉就睡在地上,不知毛巾、牙刷为何物。

  直到14岁,王健设才开始上小学。从家到学校要走3个小时山路,他只能住校,周五回家,周天返校。为此,父亲减少了转移窝棚的次数。

  “‘王健设’这个名字还是语文老师根据音译为我起的。”读书读不明白,他读到五年级便辍学。22岁时跟着朋友远赴广州打工。从森林走向都市,让王建设感到既震撼又迷茫,“好几次走错路,上了立交桥,不知道如何下来。”

  在他外出打工的9年时间里,家乡拉祜寨发生巨变。在前些年的中国脱贫攻坚之中,当地政府投入资金,为拉祜寨平整土地,新建33套安居房。新居建好后,驻村工作队四处寻找还在深山老林游猎的拉祜人,把他们劝到寨子安居。

  搬迁只是第一步,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才是重中之重。驻村工作队带领村民发展了有机茶、梯田红米、小米辣、山地鸡等特色产业。至2019年底,人均年收入达3750元,拉祜寨实现脱贫。

  2020年后,拉祜寨又因地制宜发展黑木耳、香菌等“短平快”产业。2023年人均年收入达16621元,比2019年增长343%。

  王健设在广州打工期间,每次回家都有惊喜发现:窝棚变成了小别墅,父母学会洗脸、刷牙、用电饭煲,村民收起弓弩学会了种植养殖……

  目睹家乡“一跃千年”的巨变,让王健设决定回家生活。2022年5月,他带着在广州相识相恋的女友回乡创业,带领大家发展起山地鸡养殖,以及三七、重楼等特色产业。“我们这里的气候和土壤非常适合发展种养殖业。有了特色产业,就能进一步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完)

【编辑:李润泽】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建设银行开展2024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

马可·波罗口中“可以打碎当柴烧的黑石头”,其实就是煤炭;“和人头一样大”的印度坚果,是椰子;和真金白银一样效用的“轻飘飘的纸币”,在中国各地保存完好。借由丝绸之路以及东西方日益频繁而全方位的交流,如今我们早已明白,那些曾经绝难想象的“神话”,正是宝贵的文明多样性,是互学互鉴的源头活水。

京津冀协同发展10周年文化艺术协同示范活动启动

库尔勒铁路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胡国星说,28个车站全部开通以后,格库线的线路平图能力增加19.2对/天,达到34.2对/天,货运输送能力也相应得到增强。

“内鬼”周明、项跃文、杨彬、李仁,同日被查!

2024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发布5周年。5年来,粤港澳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制度“软衔接”不断拓展。站在新的起点,各界期待大湾区软硬联通、协同融合再提速。

探杭州建德草莓经济 智慧农业助草莓农场成“聚宝盆”

罗志恒认为,这是为了避免一刀切、运动式导致政府对市场的挤压,要通过政策引导让市场主体根据市场需要来决定,这样的更新换代才可持续,有商业逻辑支撑,有利于提高财政金融资源效率,避免可能导致的新的产能过剩。

证监会主席吴清:将发布深化科创板改革八项措施,更好服务科技创新

三是由思政课教师的历史使命和工作性质决定的。思政课教师是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中坚力量,是直接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讲授思政课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肩负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这种使命和任务,要求思政课教师应该成为思想先进、政治觉悟高、立场坚定、讲原则、识大局、顾大体、政治素质过硬的思政教育工作者。不难理解,这一点,没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是难以实现的。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